从一出剧到一次文化行动
这个春天,展现大运河历史风貌、表达对文化遗产现实命运思考的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又回来了。3月23日至25日,它在杭州剧院连演三天,几乎场场满座。
(相关资料图)
演出结束,现场的掌声正是舞台上下演员和观众的共鸣,而大运河也在不知不觉中流淌进更多人的心。
还记得,2014年5月21日,《遇见大运河》经过3年创作,在杭州大剧院首演。此后,它一路走过大运河沿岸的六省二市,并前往法国、德国、埃及等十大世界运河流经之处,在全球巡演200余场。
十年,三千六百多个日夜,这部舞剧为何常演常新?我们在与导演、演员、观众等的交流中,找到答案。
一
大幕拉开,一束追光定格舞台中央——那条流淌数千年、蜿蜒几千里的大运河,幻化成无数水珠,滋润着观众心田。
男主角承望,是一个对运河历史充满敬畏之心的现代青年,跟随着女主角水灵的脚步,看到了运河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的兴衰枯荣。首次在舞剧中开口说话的历史学家吕叔、旅法设计师微米、运河保护志愿者小弟、造型师醒生等,都在剧情里寻觅着运河文化的灵魂。
“开凿”“繁荣”“遗忘”“又见运河”“尾声”,五个篇章生动展示了人与自然、当代社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相互依存。
舞剧演了近10年。如今,依然是这群人,依然是舞台表达。“有些东西还是变了,比如孩子们在舞台上越来越从容了,内心对于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的那份责任感更深了。”该剧导演、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说。
舞剧的10年,正是大运河发展的10年,也是演员们成长的10年。
饰演水灵的女主角周可说:“刚接触这个角色时,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并不深,只是按照导演的要求去演、去记动作;现在,我在舞台上是一个很享受的状态,觉得自己就是传播运河文化的使者,每个动作都能更加融会贯通,也更放松了。”
饰演微米的陈晓彤、饰演醒生的张强和饰演小弟的曹正男,开始都只是剧中的群舞演员,如今都已成为独当一面的主要角色;饰演吕叔的雷力鸣在参加舞剧首演时,还是一名大学生,10年间他几乎演过剧中所有男性角色。在他们看来,舞剧不仅唤醒了自己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的使命,也让各自的青春有了更大的意义。
此次站上舞台最“新”的演员,是饰演承望的男主角魏伸洲,这是他第一次参演舞剧。生于1998年的他,为这部剧增添了一抹属于当下年轻人的色彩。他说:“我为这个角色写了人物小传,从他的童年和成长经历发散开去,希望能以更年轻的视角,去展望大运河的未来。”
积淀与新生,在舞台上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能量,让这出舞剧得以魅力常存。就像崔巍所说:“在我们的创作生命中遇到大运河,是冥冥之中的使命和责任,这是一种对民族历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生生不息的运河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激励着大家不断前行。”
二
《遇见大运河》,因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机缘而诞生。而崔巍想做的,并不仅仅是一部舞台艺术作品,更要将其扩展为一次文化遗产传播行动。
于是,我们看到,本轮三天演出之外,在杭州地铁1号线凤起地铁商业街和5号线大运河站,还举行了两场快闪活动,并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中国大运河、世界运河主题展览,《遇见大运河》过去近10年的创排、巡演全国和海外的场景皆在其中。
这出剧的第一批观众也来到现场。2014年,5岁的小女孩唐嘉蔚,因为参与舞剧首演前策划的“我的水故事”全网征集活动,分享玩水的乐趣以及被妈妈约束玩水的烦恼,被摄影师拍下。如今,她已成为一名初中生,也在成长中切实感受到了杭州这座运河沿岸城市的改变:“地铁站开通了,两岸更繁华了,运河也和我们的生活更密切了。”
这意味深长的一幕,是舞剧想让人们知道的——《遇见大运河》从来不是在剧场里的孤芳自赏,而是和大家的生活、经历,和每个人的成长相关联。
崔巍从一开始就把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播与继承,作为这部舞剧的一项使命。
“我们把采风、排练直到演出的整个过程,都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行动。”崔巍说,“在排练时,我们就通过策划一个个文化活动,让演员深入生活,也让他们的行为贴近宣传保护大运河的主题。”
所以,团队在巡演采风时,会去开凿运河第一锨土的扬州古邗沟,聆听世代居住在运河边的老人拉着二胡讲述《茉莉花》的由来;也会在浙江探寻古人行舟背纤的古纤道,追忆祖先创造运河文化的辉煌……
崔巍记得,在天津武清北运河十六道闸口前,有些生在南方长在南方、脑中早已习惯运河舒缓流淌的演员,第一次看到汹涌奔腾的运河时感受到的震撼。《遇见大运河》第四幕“又见运河”中所表现的,就是那几乎可以用波澜壮阔形容的运河水。
三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书写新时代的运河史。如今,当观众在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杭州,再次和演员一起走进运河的世界,大运河当代史传递的诗意与传奇便历历在目了。
正如崔巍所期待的,10年来,《遇见大运河》最大的意义是成为一次文化行动——这出剧成功地将中国人民保护运河的心愿与实践向世界传播。舞剧在创作之初就设计了国内、国际两条巡演线路,而世界巡演的每场演出都得到了热烈的反馈。
2017年6月,舞剧在法国尼斯的欧贝哈歌剧院开启首场世界巡演。当时,五层楼高、可容纳1200多人的剧场,几乎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有一位意大利观众迟迟未离开,虽然是第一次看中国舞剧,但她看懂了,并被中国灿烂的文化所震撼。为此,她说想去中国看看京杭大运河。
2018年11月,当剧组走进巴拿马运河,来到从太平洋通往大西洋的第一道闸口。当代表大运河建设者形象的纤夫们在运河闸口边拉纤、劳作,代表运河两岸繁荣昌盛、运河人家幸福生活的美丽船娘跳入眼帘,东方韵味之美再现巴拿马运河岸边时,现场观众惊喜赞叹:China!
运河文化没有国界,京杭大运河的水,因为《遇见大运河》,与世界其他运河的水融合在了一起。这是一次历史的交汇,也是一次文化的贯通。
10年来,剧组留下一幅运河长卷,上面有每个运河城市市长的签名。崔巍期待着,有一天这些签字的友人相聚在一起,“这不正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意义吗?!”
在杭州三天的演出落下帷幕,但演了近10年的《遇见大运河》会继续。崔巍告诉记者,在世界运河城市的巡演已经在准备,“让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漂洋过海再遇见,流淌进更多人的心里。”
从一出剧到一次文化行动
这个春天,展现大运河历史风貌、表达对文化遗产现实命运思考的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又回来了。3月23日至25日,它在杭州剧院连演三天,几乎场场满座。
演出结束,现场的掌声正是舞台上下演员和观众的共鸣,而大运河也在不知不觉中流淌进更多人的心。
还记得,2014年5月21日,《遇见大运河》经过3年创作,在杭州大剧院首演。此后,它一路走过大运河沿岸的六省二市,并前往法国、德国、埃及等十大世界运河流经之处,在全球巡演200余场。
十年,三千六百多个日夜,这部舞剧为何常演常新?我们在与导演、演员、观众等的交流中,找到答案。
一
大幕拉开,一束追光定格舞台中央——那条流淌数千年、蜿蜒几千里的大运河,幻化成无数水珠,滋润着观众心田。
男主角承望,是一个对运河历史充满敬畏之心的现代青年,跟随着女主角水灵的脚步,看到了运河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的兴衰枯荣。首次在舞剧中开口说话的历史学家吕叔、旅法设计师微米、运河保护志愿者小弟、造型师醒生等,都在剧情里寻觅着运河文化的灵魂。
“开凿”“繁荣”“遗忘”“又见运河”“尾声”,五个篇章生动展示了人与自然、当代社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相互依存。
舞剧演了近10年。如今,依然是这群人,依然是舞台表达。“有些东西还是变了,比如孩子们在舞台上越来越从容了,内心对于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的那份责任感更深了。”该剧导演、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说。
舞剧的10年,正是大运河发展的10年,也是演员们成长的10年。
饰演水灵的女主角周可说:“刚接触这个角色时,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并不深,只是按照导演的要求去演、去记动作;现在,我在舞台上是一个很享受的状态,觉得自己就是传播运河文化的使者,每个动作都能更加融会贯通,也更放松了。”
饰演微米的陈晓彤、饰演醒生的张强和饰演小弟的曹正男,开始都只是剧中的群舞演员,如今都已成为独当一面的主要角色;饰演吕叔的雷力鸣在参加舞剧首演时,还是一名大学生,10年间他几乎演过剧中所有男性角色。在他们看来,舞剧不仅唤醒了自己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的使命,也让各自的青春有了更大的意义。
此次站上舞台最“新”的演员,是饰演承望的男主角魏伸洲,这是他第一次参演舞剧。生于1998年的他,为这部剧增添了一抹属于当下年轻人的色彩。他说:“我为这个角色写了人物小传,从他的童年和成长经历发散开去,希望能以更年轻的视角,去展望大运河的未来。”
积淀与新生,在舞台上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能量,让这出舞剧得以魅力常存。就像崔巍所说:“在我们的创作生命中遇到大运河,是冥冥之中的使命和责任,这是一种对民族历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生生不息的运河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激励着大家不断前行。”
二
《遇见大运河》,因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机缘而诞生。而崔巍想做的,并不仅仅是一部舞台艺术作品,更要将其扩展为一次文化遗产传播行动。
于是,我们看到,本轮三天演出之外,在杭州地铁1号线凤起地铁商业街和5号线大运河站,还举行了两场快闪活动,并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中国大运河、世界运河主题展览,《遇见大运河》过去近10年的创排、巡演全国和海外的场景皆在其中。
这出剧的第一批观众也来到现场。2014年,5岁的小女孩唐嘉蔚,因为参与舞剧首演前策划的“我的水故事”全网征集活动,分享玩水的乐趣以及被妈妈约束玩水的烦恼,被摄影师拍下。如今,她已成为一名初中生,也在成长中切实感受到了杭州这座运河沿岸城市的改变:“地铁站开通了,两岸更繁华了,运河也和我们的生活更密切了。”
这意味深长的一幕,是舞剧想让人们知道的——《遇见大运河》从来不是在剧场里的孤芳自赏,而是和大家的生活、经历,和每个人的成长相关联。
崔巍从一开始就把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播与继承,作为这部舞剧的一项使命。
“我们把采风、排练直到演出的整个过程,都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行动。”崔巍说,“在排练时,我们就通过策划一个个文化活动,让演员深入生活,也让他们的行为贴近宣传保护大运河的主题。”
所以,团队在巡演采风时,会去开凿运河第一锨土的扬州古邗沟,聆听世代居住在运河边的老人拉着二胡讲述《茉莉花》的由来;也会在浙江探寻古人行舟背纤的古纤道,追忆祖先创造运河文化的辉煌……
崔巍记得,在天津武清北运河十六道闸口前,有些生在南方长在南方、脑中早已习惯运河舒缓流淌的演员,第一次看到汹涌奔腾的运河时感受到的震撼。《遇见大运河》第四幕“又见运河”中所表现的,就是那几乎可以用波澜壮阔形容的运河水。
三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书写新时代的运河史。如今,当观众在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杭州,再次和演员一起走进运河的世界,大运河当代史传递的诗意与传奇便历历在目了。
正如崔巍所期待的,10年来,《遇见大运河》最大的意义是成为一次文化行动——这出剧成功地将中国人民保护运河的心愿与实践向世界传播。舞剧在创作之初就设计了国内、国际两条巡演线路,而世界巡演的每场演出都得到了热烈的反馈。
2017年6月,舞剧在法国尼斯的欧贝哈歌剧院开启首场世界巡演。当时,五层楼高、可容纳1200多人的剧场,几乎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有一位意大利观众迟迟未离开,虽然是第一次看中国舞剧,但她看懂了,并被中国灿烂的文化所震撼。为此,她说想去中国看看京杭大运河。
2018年11月,当剧组走进巴拿马运河,来到从太平洋通往大西洋的第一道闸口。当代表大运河建设者形象的纤夫们在运河闸口边拉纤、劳作,代表运河两岸繁荣昌盛、运河人家幸福生活的美丽船娘跳入眼帘,东方韵味之美再现巴拿马运河岸边时,现场观众惊喜赞叹:China!
运河文化没有国界,京杭大运河的水,因为《遇见大运河》,与世界其他运河的水融合在了一起。这是一次历史的交汇,也是一次文化的贯通。
10年来,剧组留下一幅运河长卷,上面有每个运河城市市长的签名。崔巍期待着,有一天这些签字的友人相聚在一起,“这不正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意义吗?!”
在杭州三天的演出落下帷幕,但演了近10年的《遇见大运河》会继续。崔巍告诉记者,在世界运河城市的巡演已经在准备,“让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漂洋过海再遇见,流淌进更多人的心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