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发展,职业教育有何作为
来源:  光明日报
时间:  2023-08-08 17:17:10

嘉宾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 赵伟


(资料图)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欧阳忠明

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 唐智彬

主持人:记者 晋浩天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新技术人才,县域职业学校教育是重要一环。然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县域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职业教育服务县域发展之路,如何走好走顺?我们特邀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1.职业教育:县域发展的基础性支撑

记者:县域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好县域发展?

赵伟:县域是我国地方综合治理的基本行政区划:对上,要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对下,要带领乡镇、社区发展。我国目前还存在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而解决之道在于县域充分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也在于县域发展。县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行政单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加技术技能人才在人力资源中的比重应成为支撑县域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职业教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县域发展过程中的定位,就是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展社会服务,即育训结合,人才培养;加强研发,创新创业;技术推广,促进增收;文化熏陶,文明乡风。

欧阳忠明: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挖掘县域经济发展潜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撑。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服务县域发展方面承担着基础性支撑者的角色定位。这就意味着,县域职业教育不仅要根据县城发展定位进行差异化办学,结合县城产业特色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助力多样化功能县城的建成;还要形成更大的职教发展合力,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推进提升职教办学水平,保障职教项目落实,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更要在承接农民工返乡回流功能的前提下契合人口流动趋势,帮助农民提升文化水平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育一批高质量乡村人才。

唐智彬:县域是我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县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一方面,高质量县域职业教育既可以为农民提供现代产业技能、创业能力以及生活技能的培训,又有助于优化农民科学思维与农民现代思想观念,培养高度认同乡村文化、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努力服务乡村发展大局的基层人才,全面促进农民现代化,从而以“人的现代化”解决县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问题。另一方面,立足县域、贴近乡村、面向农民是县域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通过实现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发展奠定坚实教育基础,同时为县域产业发展、技能传承与创新以及乡村社会治理培养高水平人力资源,不断满足县域民众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期待。

2.县域职业教育目前地位不高、规模偏小、办学条件较差

记者:职业教育服务县域发展,还存在哪些挑战与瓶颈?

赵伟: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县域职业教育地位不高、规模偏小、办学条件较差。地位不高,即在职普分流中,大家首选依然是高中教育,就读中专往往是无奈之举。规模偏小,即县域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规模上难以满足自身发展;办学条件较差,即不少县域中职在经费、师资数量和水平、教学设备和实训设施方面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较低。另外,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服务县域发展体系还未建立。高职院校对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服务意识仍需加强,引领县域职业学校服务县域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县域中职对本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主要领域人才需求了解不够,专业建设水平较低,未能精准对接产业需要。

唐智彬:我们在长期调研中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加快,我国县域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逐步弱化,县域服务功能在下降,中等职业教育在县域的“存在感”降低。从县域发展需求角度看,职业教育存在几方面不足:一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县域职业教育功能单一,服务对象以高中阶段学生为主,缺少面向农民和县城居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同时,县域中职学校升学功能的单一性造成民众对职业教育理解的偏差与偏见。二是县域职业教育的“地方性”特色下降。之前县域中职培养的各类人才,多数都留在当地各行业,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力量,但由于县域产业人才吸纳能力下降,尤其是中部地区很多县域出现“去工业化”趋势,导致人才持续流失,进而形成职业教育与县域发展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三是县域职业教育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首要原因是生源质量下滑,乡村义务教育质量缺陷在县域中职暴露无遗,并成为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其次是师资水平,总量和结构性不足制约了其水平的提升。最后是办学条件,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与城市职业教育差距仍在扩大。

欧阳忠明:从办学体制来看,县域职业教育面临办学资源被地级市“虹吸”、办学自主权有限的窘境。在传统的市管县体制下,地级市通常将资源优先投入城市发展,县域发展受制于地级市的管理,在政策制定方面自主权有限,在资源配置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县域职业教育受县政府管理,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县域政府财政投入,县域政府从地级市获得的资源直接影响县域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也引发了一系列其他问题,诸如办学设备、场地等无法得到保障;教师待遇不高,无法吸引优秀师资,最终影响办学的质量。因此,县域政府需要根据地方经济产业特点,主导统筹各方资源,形成更大的职教发展合力,从而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

从办学方向来看,县域职业教育存在专业设置缺乏地方特色、产教脱节的现象。要使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好地为本地县域服务,专业设置是关键。事实上,职业教育受办学经费影响,其专业设置往往要考虑办学成本以及实习实训条件,故所开设专业多为成本小、对实习实训要求不高的专业;专业设置无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难以满足新型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与县域产业发展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毕业生无法在县域范围内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本地就业率低。因此,职业教育更应根据县域的产业基础、资源承载能力等,通过培养不同类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撑。

3.重视“资源分散”痛点,疏通“专业不对口”堵点,破解“学生就业”难点

记者:职业教育服务县域发展之路,如何走好走顺?

赵伟:在政府层面,要调整人才普职结构,加大技术技能人才在人力资源中的比重。建设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构建县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同步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则要切实起到引领作用,以职教集团或院校集群方式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县域中职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本地上,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完善专业结构,并且提升对农村成人的技术培训与推广能力,助推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欧阳忠明:要重视“资源分散”痛点,走统筹发展之路。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要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办学模式,建构与县域经济相契合的职教体系。以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学院为专门机构,职业学校负责统筹县域范围内的学历教育发展,职业培训学院根据县域范围内农村经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农村职业培训内容,指导乡镇村三级职业培训。

要疏通“专业不对口”堵点,实施专业与产业对接。县域职业教育要以特色产业与经济、县政府的发展规划为依托,建立专业与产业对接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如以农产品深加工以及配套的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为集群,打造现代农业服务类专业群,围绕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打造制造业专业群等。

要破解“学生就业”难点,建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县域中职要实施“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双师型’教师下企业锻炼”等制度,并从县域产业发展实际、县域资源、传统底蕴等出发,探索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个性的课程改革,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如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增强其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能力。

唐智彬:首先要着眼于形成以县域职业教育为重要内容的乡村产业保障体系。利用产业优势和数字技术,探索县域职业教育产业整合路径。突出县域职业教育系统的多重目标、多种形式以及多类产出。发挥职业教育在扩大个体经济机会、增进群体社会信任与福祉方面的现实功能。其次,要构建面向县域发展、贯穿农民全生命周期、服务县域全产业链的县域职业教育,营造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乡村社会。与此同时,依托县域中职,搭建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向乡村的便利通道,形成城乡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最后,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在对接服务过程中,争取良好的发展条件。应进一步完善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评价制度,建立多维度绩效考核与评价制度,以优质教育供给能力为首要标准,综合考察投入效率与发展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

标签:

猜你喜欢